惠济区是郑州市6个主城行政区之一,位于郑州北部,黄河南岸,辖区总面积232.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8.29万,下辖2个镇、6个街道和郑州黄河滩地公园(郑州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河南惠济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区”。
惠济区历史底蕴深厚。区名来源于辖区一座三孔石桥--惠济桥(始建于隋朝),寓“平等互惠 和衷共济”之意。惠济区拥有各类文物资产113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3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中国大运河通济渠”穿境而过;被誉为“中华第一城”的西山遗址,“富甲海内、天下名都”之称的荥阳故城,全世界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荥汉代冶铁遗址等众多古迹举世闻名;纪信墓及碑刻、荥泽县城隍庙等文物见证了城隍文化的起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古荥镇坐落于此,澄泥砚、烙画、蛋雕、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远近闻名,它们不仅代表着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也承载了惠济区乃至郑州市的城市文化记忆。
惠济区区位优势明显。作为郑州市的北大门,惠济区西依邙山,北临黄河,与焦作、新乡隔河相望,南与主城区紧密相连,是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区域。连霍高速、京港澳高速2条交通大动脉在此交汇,周边1小时车程半径覆盖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拥有地铁2号线、3号线、4号线、7号线,域外通达、域内通畅的立体交通体系加速构建。
惠济区生态环境绝佳。郑州黄河滩地公园“九纵三横”27条66公里彩色慢行道路和南裹头、海事、浮桥3个观景节点建成,成为市民游客近郊游、短途游,饱览黄河之美、体验生态风光的绝佳去处。近年来,全区实施国土绿化2.44万亩,总量达6.4万亩;建成铁路沿线、省道312、沿黄生态廊道等24条173公里生态廊道,新建公园游园96个,新增绿地968.53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82%;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由172种增加至283种,惠济区林水相依、林城相映的绿化格局初步形成。
惠济区产业优势突出。以大运河智谷片区、花园口新兴产业园、古荥智能制造产业园“三大产业片区”建设为引领,积极推进中国现代食品产业创新示范园和国际食品贸易港“一园一港”建设,努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近年来,大河控股国际食品贸易港、省农投国际农产品物流港、惠济德濠智能制造产业园、郑州颐高机电新能源创新园等一批产业附加值高、经济贡献大、区域带动性强的项目相继签约。现代食品产业规模持续巩固提升,三全与思念两大速冻食品龙头占据全国市场六成以上份额。此外,河南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郑州信基调味品城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也为惠济食品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坚持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扶持打造思念食品企业技术中心、三全食品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家,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惠济区教育资源丰富。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以“办人民满意的惠济教育”为目标,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持续扩大;深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加强学段衔接和资源共建共享,五育融合走深走实,思政引领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体系不断完善;扎实开展中小学校园餐供应,“政府主导、自主经营、数字赋能、阳光监管”的校园餐供应模式得到一致好评。
惠济区将以实施黄河国家战略为带动,以开展“三标”活动和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十大建设”工程为抓手,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升高效能治理,确保整体工作上台阶、重点工作争一流,努力建设产业兴盛、魅力宜居、活力善治的新惠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