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上午,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滕飞、副主任宋国彦带领部分委员和区人大代表组成的视察组,对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提升、助力健康惠济工作进行视察。阿娜古丽·黄土拜副区长、区政府领导赵鸿年等陪同视察。
视察组一行先后到古荥镇卫生院、贾河村卫生所、新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人民医院,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等方式,深入了解区、镇(社区)、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器械配备、医护队伍、医疗水平、中医药科室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疗集团建设等情况。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区卫健委主任孙楠、市医疗保障局惠济分局局长刘培军的工作汇报。
我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390家,其中三级医院3家(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省中医院迎宾院区),二级医院2家(惠济区人民医院、河南风湿病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10家。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120张,卫生技术人员451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56人。辖区定点医药机构249家,其中:定点医疗91家(住院资格医院17家、门诊12家、村所62家);定点药店158家(连锁药店127家、零售药店31家)。
宋国彦副主任主持座谈会,代表、委员们对基层医疗卫生硬件建设、医护队伍、群众满意度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围绕进一步提升医疗水平提出意见建议。张庆普代表建议:对辖区名医、中医特色专科、患者口碑好的医生,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老百姓对我区医院医生医术的信任度;要从严规范医保基金使用,严防医保基金“跑冒滴漏”;针对中医药流派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情况,建议定期举办中医药人才交流会,相互学习共同提升,更好的服务辖区老百姓。常永峰代表建议:对超负荷超龄服役的医疗设备,要加大财政投入及时采购更新,保障医疗诊断必需硬件支撑。张四喜、马慧杰代表建议:要重视村卫生室建设,目前村卫生室布局、场地大小、硬件设施配备不均衡,建议在改造更新村庄过程中,留足卫生室空间;部分村卫生室仅有1名医生,难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且年龄偏大,与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不匹配,建议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吸引年轻人加入,充实医护队伍。王菁代表建议:要加大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引导,借助社区工作、网格化管理,大力宣传签约服务事项,提高居民的知晓率、使用率。群众对中医药信任度高、接受度高,且辖区医疗机构中医药专科已具有较高水平,要加大宣传推广,匹配群众需求。付广喜委员建议:要通过名医引进和本土医生培养,加强育才引才留才力度;受疫情、经济下行、财力紧张等因素制约,我区医疗卫生方面财政投入持续下降,床位数缺口较大,要加大对医疗行业设备、床位的投入,满足辖区群众就医就诊需求;加大医疗卫生与养老工作的结合度,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专家、专场诊疗活动。弓继军委员建议:要加强对中医馆、中医专科在未病预防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要关注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村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现象,找准补短板的着力点和切入点,邀请郑州市三院、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等更高层次的专家到离老百姓更近的基层村所坐诊,服务群众;要切实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用,切实打通签约群众与医生间的联系通道,真正服务患者、服务群众;对群众反映的治疗感冒等常见病动辄上百上千元等看病贵现象,要加大对医药供给市场的监管和引导,保障有效、价廉的基本药物供给。
滕飞就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强调:一要提高站位,锚定目标,全面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区政府及卫健委、医保局等委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及党中央关于卫生与健康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吃透精神,锚定目标,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创新医疗卫生监管手段,持续提升医学检验检测、疾病应急处置、医疗救治水平,办好人民群众需要的、满意的卫生医疗机构。二要回应期盼,解放思想,扎实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下沉。在家门口就能把病看上、把病看好,是群众普遍的就医期盼。要朝着使群众享受到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方向努力,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下大力气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和服务下沉,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着力实现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的技术“联手”、诊疗“联动”,有力促进定点帮扶、带教指导、专科建设、学术交流、技术推广,常态化邀请医疗专家到基层看病会诊、服务群众,实现小病不出村(社区)、大病不出区、疑难杂症再到省市级大医院。要进一步提升紧密型医疗集团建设水平,明确牵头医院和基层医院的责任、权力、利益关系,完善双向转诊流程,健全相关管理、运行、人才流动和考核机制,促进医疗资源纵向融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三要探索创新,多措并举,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扩容提质和均衡布局。要突出区、镇、社区、村公立卫生机构的公益属性,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上级卫生健康建设项目,推进区级医疗资源扩容发展和医疗资源均衡布局。要注重专科建设,采取“院有专科、医有专长”的发展策略,及时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治疗项目,着力提升专科诊疗水平。区人民医院要做强科室、做优学科,打造特色科室、品牌科室,力争三级综合医院尽早创建成功。要注重服务关口前移,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方式,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发挥好区人民医院远程区域心电诊断中心作用,建设好家庭医生与签约群众的线上沟通平台,用好用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针对高龄老人、瘫痪病人等特殊群体,要开展家庭病床、上门护理等居家医疗服务,加大康复医保与家庭病床的结合度,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就医就诊难题;要用好已有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措施,通过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待遇、畅通职业上升通道等方式,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本土化的医疗人才队伍。四要加强引导,强化监管,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对医药卫生领域存在的大处方、滥检查、过度用药、骗取医保等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损害公益性和群众健康权益的现象,要全链条加强监管,加大医疗、医保、医药相关主管监管部门工作联动,结合今年开展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严厉打击违规套取医保基金,扎牢制度的笼子,强化监管力度,把医保基金真正用到需要的患者身上,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要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制度,加强对医院国有资产、运营状况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强化医药质量管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梳理取药不排队等便民事项有针对性地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尽快纳入医保定点管理,使医改更直接、更真切地惠及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