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四贴近”代表履职增实效 惠济区人大广泛开展调研考察和代表问政活动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18-08-13 09:40:28 

“意见指出的不够尖锐、不够一针见血,要么是前期调研不到位,要么是碍于情面有所保留!”这是惠济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在代表问政活动中,不留情面的将调查研究不够不深入、提出问题不够尖锐、分析问题不够透彻的问题摆在台面上。

在代表履职工作开展日益频繁、代表主体作用日益彰显的今天,一些关于调查研究能力不足、意识不够的苗头问题也在实际工作中暴露出来。为从根本上消除破解这一现象,惠济区人大常委会掀起了一场“调查研究”浪潮,为人大常委会提升质增效注入一针有力的“强心剂”。

贴近生活听——社情民意“听得清”

在今年5月份的惠济区“人大代表之家”创建验收工作中,人大常委会领导首次提出了“两听两说”,即“让代表把群众的声音说出来,让乡镇(街道)把代表的声音说出来,认真倾听群众呼声,认真倾听代表声音”,充分利用“人大代表接待室”、“人大代表大讲堂”、“代表活动日”等各种代表履职活动,丰富了代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的形式,增加代表与选民的双向互动渠道,最大限度的了解民情,反映民愿,集中民意,为调查研究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今年5月,区人大常委会聚焦“放管服”改革,成功开展了首次“代表问政”活动,通过大量的前期调研、民意测评等,科学选题,集中把人民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呈现出来,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面对面”现场问话的形式,让代表说出人民的诉求,让政府听到人民的声音,助推“最多跑一趟”、“一口受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等群众期盼得到有效落实,给辖区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

贴近现场看——问题症结“看得明”

“来现场,看的就是问题,找的就是差距!”区人大常委会在例次的视察调研中,都强调要全面了解研究对象,杜绝形式主义的“经典”调研线路,完整深入了解调研对象全貌,同时选取最具典型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最优、最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干工作要脚踏实地,现场走三遍,问题自然就发现了,办法也想到了”,惠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雅伟说道。在今年4到7月份的两个专项执法检查中,人大机关工作人员深入一线,针对商户、居民、代表等发放调查问卷共计2227份,梳理各类意见建议62条,用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保障。

贴近工作学——人大知识“学的透”

惠济区人大常委会注重代表履职能力的提升,通过强化履职培训、增加专业知识储备,从而帮助代表提高调研水平,提升调研能力。

三届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新当选代表及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集中履职培训,同时完善制度,明确要求,扩大代表对调研、视察等工作的参与面、参与度;另一方面,机关内部也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提升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参与人大工作的机关干部都具备开展好调查研究的能力。在每周二的机关学习例会上,《组织法》《监督法》《检察官法》等法律法规逐一学习,配合“业务大练兵”知识技能测试,为领导干部业务素质锻炼,调研基础能力提升提供了良好途径。

贴近监督干——调研成果“用得好”

调研是为了更好地开展监督。惠济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将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到监督、决定、任免等日常工作中,使监督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决定重大事项更加科学、准确。

常委会在每次听取专项报告时都要一并听取调研报告,在每次视察工作时都要提前做好先期调研。通过扎实调研,发现问题在先,形成参考意见在先,将调研成果有效运用,为监督、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比如在“学校建设”方面,调研发现全区中小学校普遍存在“操场建设标准低、跑道长度短、地下空间利用不够”等问题,常委会认真编写调研报告,提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参考意见,得到区政府的积极回应。再比如在议案建议督办中,发现还存在有议案建议“谁提谁办”的现象,为此,人大常委会修订完善了相关的议案建议督办机制,让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交办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更加清晰规范,办理成效更加明显。

如今,“无调研不审议,无调研不表决”已是惠济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常态。随着调查研究之风愈浓,与人大履职工作的结合也愈加紧密,形成了调研同工作无缝对接、良性互动的新局面,进一步推动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提质增效。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