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打造“防汛智能体” 守护黄河“豆腐腰”
来源:工人日报  时间:2025-09-29 15:45:27 

近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位于黄河岸边的河南郑州黄河防汛前线指挥中心,了解郑州市惠济区如何通过统筹黄河专业防汛力量与属地网格化防汛力量,看到了黄河治理实现从“人防”到“智防”的跨越,有力筑牢黄河安澜的防线。

黄河郑州段作为黄淮海大平原脊轴的龙头,流经巩义、荥阳、惠济、金水、中牟等区县,全长160公里,河道以“宽浅散乱、游荡多变”为主要特征,险工、控导工程密集,滩区面积大且人口较多,历来是黄河防汛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惠济段花园口,位于郑州黄河滩区、“地上悬河”的0公里处,更是黄河“豆腐腰”的起始处,承担着“保城市、保枢纽”的关键任务。

“传统模式下,存在水情信息传递慢、调度指令传达慢、多方联动同步难的‘两慢一难’的挑战。”据惠济区委智慧城市运行办公室副主任张钊介绍,聚焦当前存在的黄河防汛工作短板,秉持“党建+网格+大数据”理念,依托日渐成熟的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郑州黄河防汛前线指挥中心打造了郑州沿黄区域应急防汛智能体,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应急指挥调度体系,着力提升沿黄区域防汛工作的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化水平。


据悉,应急防汛智能体内置了不同流量等级下的300余条任务指令。一旦水情变化,系统会自动触发预警并生成待办任务清单。指挥部门可一键派发指令,精准直达责任单位与人员。一线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实时反馈任务完成情况、巡查轨迹及现场画面,所有动态以多色标注形式集成于电子地图,实现汛情“一图统览”、调度“实时可控”。

目前,应急防汛智能体覆盖黄河郑州全段、辐射左右两岸,完善了“上下联动、左右互通、多方协同”的防汛工作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模式下“两慢一难”的防汛工作短板。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