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济区古荥镇“四字工作法”盘活基层高效能治理
来源:本站  时间:2025-04-29 09:01:46 

今年以来,惠济区古荥镇紧扣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治理理念,以“田间地头工作法”破题开路,推动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创新构建“四项做法”民心、“四个指挥部”强经济“四个坚持”育精兵“三位一体”治理模式,交出“干部沉下去、民心暖起来、发展跑起来”的实干答卷。

“四项做法”稳民心

古荥镇创新举办“民生大集”,镇领导班子到现场面对面听民情、摸民意、解难题,促成就业70余人,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开展义诊义剪服务800余人次。

“真没想到赶个集就把工作解决了。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感谢政府把机会送到咱手心里!”孙庄村张小芳在民生大集“就业直通车”摊位登记了有关信息,三天后就接到了入职的通知。

古荥镇还定期组织活动,邀请辖区退役军人等人员参与,引导其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古荥风采积极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创办“风采小报”“这就是古荥”视频号,聚焦项目建设、民生服务一线涌现的党员标兵,展现了古荥新气象,真正把党建写到群众笑脸上。

此外,古荥镇深入实施田间地头工作法”,镇、村干部坚持下沉到田间陇亩、群众家门口,在群众熟悉的环境里摆开小马扎、开展促膝谈,既主动征求意见摸排诉求,又及时通报镇村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和民生福利,通过拉家常式的双向交流,已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0余件。这种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的工作方式,既用“铁脚板”丈量民情,更以掏心窝子的真诚对话赢得群众信任真正把干部干的群众盼的连成同心圆

“四个指挥部”强经济

古荥镇采取“4+X”模式,成立“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乡村振兴大转型”“拼经济、抓项目”“安置回迁工作”等四大指挥部,坚持全局统筹、逆境突围,经济动能更加充沛

郑州大学“728创新港”河南理工大学郑州校区规划报批取得突破性进展;德濠智能制造产业园完成土地清表;华牧生物医药产业园全面开工;欧兰德种业产业园完成围挡圈建;九曲湾(深圳)文旅控股康养民宿项目完成签约,新质生产力加速起势,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同时,依托西禾草莓、国农欧雅、贝利得花卉等优质企业平台,将果蔬花卉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创新“四金联动”增收模式,形成了“个人居家收入+土地流转金+村内务工收入+集体分红金”多渠道增收格局,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对黄河文化公园及沿黄村庄进行统一规划,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将该区域精心雕琢为黄河国家级景区核心区。

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全镇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跨越式增长。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2亿元,建筑业产值突破5.5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41032平方米,财政收入达到4231万元,同比增长42.12%,实现全年经济“开门红”。

“四个坚持”育精兵

古荥镇紧盯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工作,在攻坚城市更新一线锤炼干部,在征地拆迁、矛盾调解中练本领、提能力。

坚持政策透明化推进,通过小马扎把补偿方案讲到田间地头、算到群众心头;坚持发展导向破困局,提供技能培训送就业岗位,让搬迁群众既有安居保障、更有发展舞台;坚持源头化解矛盾,在“民生大集”设立“矛盾调解专区”清旧账、解心结,用双向奔赴实现“要我拆”到“我要建”的转变;坚持每周末与后备力量谈心谈话,精准画像、分类施策,让能扛事、会干事的“好苗子”早露头、早挑担,让攻坚克难的“硬骨头”化作凝聚人心的“试金石”。

在黄河滩区灭火中,孙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薛攀顶着大风,驾驶铲车在浓烟中碾出500米防火带,阻挡了火源蔓延;古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李杰、赵凯统筹有力,高效推进违建拆除、占道经营疏解等难点任务,后备力量主动亮身份、领任务,村组间你追我赶的干事热浪扑面而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