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惠济区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推进奖惩联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政府的公信力、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诚信水平、社会公众的诚信道德水准显著提升,讲诚信、重诚信、守诚信的氛围日益浓厚。
一、加强“信易贷”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宣传推广郑州市“信易贷”平台,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近年来,惠济区多次会同辖区银行及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召开“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会议。同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向辖区8个镇(街道)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易贷”工作的通知》(惠济信用〔2022〕4号),建立企业信贷需求月报制。同时编印“信用让中小微企业融资不再难”(“信易贷”工作操作手册)30000余份,以镇(街道)、行业主管部门为单位,向辖区所有企业进行宣传推介。截至目前,平台注册企业587个,共推荐白名单企业20家,共有163家企业获得授信贷款额度29986.1万元。
二、强化机制建设,完善事前、事中、事后信用监管
(一)事前落实信用承诺制。一是对标《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办〔2021〕17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的通知(郑政办〔2021〕53号)》等文件要求,不断梳理公布出办事频率高、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用承诺事项并加以宣传推广,共完善我区审批领域适用信用承诺事项16项。二是持续推进信用承诺归集应用,依法依规将市场主体承诺向社会公开并归集共享至信用平台,有效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主动遵守信用承诺,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全区先后在生产、流通、税务、价格、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通运输、电子商务、中介服务、医药卫计、社会保障、教育科研、重点人群、信用修复等领域推行市场主体承诺机制。
(二)事中强化制度保障,提升信用监管效能。一是制定印发《惠济区2022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有序健康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诚信惠济”。二是建立“双公示”数据质量通报机制,每月通报全区各部门“双公示”工作完成情况。2022年以来,我区共报送“双公示”信息11220条,其中行政处罚609条,行政许可10611条。三是印发《惠济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22版)》,建立健全全区公共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中的作用,夯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提升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工作水平。
(三)事后落实联合奖惩制度和信用修复制度。一是积极探索多部门联合奖惩,强化对失信主体的约束和惩戒,加强对守信主体的奖励和激励,同时,积极与区法院、区税务局、区人社局等部门沟通对接,在A级纳税人、失信被执行人、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等领域探索开展联合奖惩,推动部门间信用信息交换共享。2022年以来,共反馈联合奖惩有效案例979个。二是切实加强对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工作的组织领导,多渠道多形式督促引导失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帮助失信企业重塑诚信形象。
三、聚焦重点领域,筑牢诚信建设主阵地
一是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印发《关于签署惠济区政务诚信承诺书的通知》,推行政务诚信承诺书制度,全区共有30家单位签署并公开公示政务诚信承诺书。二是进一步强化诚信宣传教育,积极谋划信用建设宣传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诚信宣传,形成“守信受益、信用有价”的价值导向。三是充分发挥部门协同作用,在开展和推进“信易+”、信用承诺、信用修复、分级分类监管、联合奖惩等事项上全面发力,多措并举,形成推动信用惠济建设的强大合力,推动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