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寨居民参与自治有热情
来源:本站  时间:2018-04-08 11:11:03 

曾经人员混杂、治安混乱的都市村庄,到如今秩序井然、群众称道的平安示范社区,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弓寨村迎来华丽转变。   

“群众满意不满意,首先看治安。社区治安好不好,社区民警作用大不大,群众参与度高不高最重要。”弓寨社区党支部书记范书全感叹道。   

在范书全看来,创建和谐社区,治安防范奠定基础,群众参与自治固本强基,优化服务凝心聚力,社区群众生活就会更有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靠实干激活居民自治热    

“小区是我家,我要大平安。”这是居民写给弓寨社区民警梁雷的一句话。   

弓寨社区警务室辖区内有常住人口3万余人,流动人口7000余人,有郑州远近知名的毛庄蔬菜批发市场等多个大型市场,区域面积大、群众动迁范围广、外来人口多,人户分离、异地寄住现象非常普遍,动态管控难度大。   

3年前,梁雷一到社区警务室,便同社区工作人员一道走访入户,登记出租房屋信息,采集流动人员信息,从一路一楼、一户一人做起,用脚步丈量民意,用真情服务群众,不仅见证了辖区从杂乱无章的村庄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社区的历程,也见证了辖区从治安混乱到平安和谐的转变。   

“当时,辖区群众对参与社区治安治理不积极不主动,甚至有些冷漠。”梁雷回忆说,当他向一位居民征求意见时,这位居民硬邦邦地回了一句话:“老丢东西,报警又立不了案,虽然丢的东西不值钱,但让人心烦呀!你问那么多,有什么用!”   

这件事对梁雷的触动很大。他找到村干部商议,要想方设法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自己则从社区基础信息做起,努力与辖区居民打成一片。   

“小区是我家,邻里守望保平安。”梁雷挨家挨户走访,不断向群众“推销”自己,通过勤走、勤问、勤思、勤记,全面掌握社区情况,通过“四心”工作法,即办事热心、工作细心、时时留心、待人贴心,及时掌控动态信息。梁雷通过入户调查,既密切了与居民们的联系,又绘制了社区平面图、楼房结构图、住宿人员信息图,相关信息录入电脑,建立了社区管理信息库。   “通过这三个图,大到社区地图,小到居民楼院、出租房屋,从常住人口到流动人员,从谁租房到谁退房,我都能及时准确掌握。”让梁雷兴奋的是,一段时间后,辖区失窃现象明显减少,主动找他出主意想办法的居民多了起来。   

“光靠你们民警忙不过来,得把大伙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义务巡逻队这样组建,还得想办法装监控……”居民们参与社区自治热情被激活,主动给梁雷提建议。   

在社区的支持配合下,社区警务室牵头整合社区资源,动员群众开展群防群治,精心打造了“人人参与、邻里守望”为重点的治安防范模式。 借大家之力保邻里安全    

居民弓全文的另一个身份是义务巡逻队成员。提起村里的治安状况,他自豪地说:“现在的社区治安达到历史最好状态,包括我在内的居民义务巡逻队队员和治安志愿者功不可没!”   弓寨村社区负责人弓广森说,社区全力支持社区警务室提出的组建居民义务巡逻队和治安志愿者巡逻队的建议。   

“建设平安社区为了保障群众自身安全,需要群众之力。”经过宣传动员,弓全文等居民积极行动起来,率先组织起村民义务巡逻队。与此同时,治安志愿者队伍也逐渐壮大。   

辖区的毛庄蔬菜批发市场流动人口多,治安事件时有发生,既影响商户的安全感,又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在社区警务室的组织下,热心治安公益的商户、居民纷纷报名甘当治安志愿者。梁雷协调批发市场管理方在商户中推行十户联保,由治安志愿者、辅警联手开展重点巡逻和治安防范,共同排查安全隐患。   

“自市场内有治安志愿者巡逻队后,盗窃案件大幅度下降。享受到平安红利的商户更加支持志愿巡逻,不少商户纷纷主动要求加入巡逻队伍。目前,在册的志愿者已达百余人,每天,数支治安志愿者巡逻队伍在市场内交替巡逻。”弓广森说。   

有了治安志愿者和巡逻队,解决了人防的问题,技防方面也不能落后,技防不仅有震慑作用,还能为案事件的侦破提供视频证据。社区警务室争取相关部门在辖区重点区域和部位安装视频监控探头200个,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   

“看看社区的巡逻队,再抬头看看密密麻麻的探头,就感觉心里踏实。”不少村民说。   社区治安防控网络的形成,使不法分子插翅难逃。   

2017年9月,河北3名民警来到郑州,请求帮助查找犯罪嫌疑人郭某,并初步确定了其临时居住的区域。社区辅警张晗看过郭某照片后,马上确定此人就住在本辖区,顺利协助将其抓获。有一次,辖区出现一名聋哑人。社区工作人员上报警务室后,经在全国在逃人员信息库里查询比对,发现这名聋哑人因涉嫌盗窃罪被安徽警方列为网上追逃人员,遂将其抓获并移交安徽警方处理。 

居民自觉争做法律明白人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已成为弓寨社区居民的共识。弓寨社区党支部书记范书全说:“全民普法的深入推进,树立了居民的法治信仰。争做法律明白人成为居民自觉行动。”   

社区定期邀请社区民警、法官、律师为居民们讲解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深入宣传劳动法、继承法、婚姻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增强法治意识,提升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前不久,社区居民张老太在小区路边休闲时,脚踝被一名骑滑板车的男青年陈某撞了一下,出现肿胀。陈某要求送张老太去医院检查,张老太不愿意去。经热心邻居协调,陈某赔偿张老太100元钱。但当晚,张老太脚踝疼痛难忍,只得在家人陪同下去医院治疗。经查,是骨膜损伤。为此,张老太花去383元医药费。   

事后,张老太认为自己受罪又花钱,要求陈某再给补偿,陈某拒绝,两人发生争执。   

社区工作人员组织由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居民代表组成的调解组,从法、理、情等方面进行调解,陈某向张老太道歉,愿意补偿其医药费,张老太表示接受,双方握手言和。   社区人民调解员赵红梅说,做好调解工作,关键还是要以法律依据为根本,“和稀泥”式的方法局限性很大,社区民警扎根基层,参与调解能熟练运用法律知识,效果好,调解结果能够经得起法律的检验。

本报记者 赵红旗  本报通讯员 刘国保 文/图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